<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g?targetBlogID\x3d31824133\x26blogName\x3dfool.com+%7C%E8%B0%81%E6%84%9A%E5%BC%84%E4%BA%86%E8%B0%81\x26publishMode\x3dPUBLISH_MODE_BLOGSPOT\x26navbarType\x3dBLACK\x26layoutType\x3dCLASSIC\x26searchRoot\x3dhttps://foolcom.blogspot.com/search\x26blogLocale\x3den_IE\x26v\x3d2\x26homepageUrl\x3dhttp://foolcom.blogspot.com/\x26vt\x3d8485174590415177404',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在愚乐中死去

Friday, March 30, 2007 by faydao

王朔老师有句话(大意如此)是这样的:中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死不成?现今有人是怕活着了,自动开除自己的中国籍――不,是地球籍。这名68岁的前高级教师杨勤冀,退休后专业陪着他闻名的女儿杨丽娟同学一起追星,结果不堪重负,投水而亡。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觉得自己想是从火星来似的,地球上怎么还有这样的人种存在? 娱乐致死?再一看,我靠,原来是愚乐致死。
 
就在生命消失之后,看一看大众媒体的报道,大多都在说两个字:不孝。杨丽娟这样的人确实2B,也确实不孝。然而这样的不孝是谁造成的?儿不教,父母之过?!到这里不由的叹一句,上帝啊,难道这就是现世报?当然,这样说难免刻薄。特别是对一个逝者来说。然若,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站在事件的后面,杨勤冀竟然还是一名高级教师!人民教师,人民的高级教师啊!这样的称谓在这里让人忍不住觉得有些黑色幽默。而且这样的黑色幽默未免过于恶毒。可是,谁造就了这样的教师?谁造就了这样的杨丽娟?娱乐?!愚乐。
 
在一个从来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教育的国度,人并不能成为人。而杨勤冀这样的高级教师,不知道让自己的学生经受了多少的愚乐精神?试想下,对自己的女儿尤如此,况其学生乎?一个教书多年的教师,难道不知道治病救人之理?难道区区一见,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醒来?
 
自一开始,杨丽娟就错了。她不该接受这个体制的教育。没有人告诉她,娱乐不是愚乐。因为愚乐到最后,只会搭上自己的父亲的命,同时担上不忠不孝的恶名。一名网友的评论让人悚然:下一个,该轮到她妈了吧。

在愚乐中死去。死者已矣,生者为何不回头?接下来的日子,安能度之?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安替:捍卫事实和常识

Tuesday, August 29, 2006 by faydao

捍卫事实和常识:一个博客(并不)孤单的信息决斗做新闻对一个人的改变是很大的。2001年我迈入新闻界,2002年开始做记者,我学会的最重要的功夫是闭嘴,这也是我主张的新新闻主义的核心:记者本人不能加入判断,一切让多方位的事实来展现事件的本原。在成为新闻人之前,我可能算一个宣泄狂,有的时候在西祠能连着每天两千字。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情绪之作,真奇怪,难道是我童年太孤独了所致?

                 

  新闻专业主义的训练对自己是有益处的。我在西祠是锐思评论的斑竹,在1999年创立论坛的时候,我还是宣泄阶段,每天和别人论战、写作;如今却不大愿意参与讨论。因为从一个新闻人的角度来看,当下论坛90%以上的争论都是双方在事实和常识方面没有达到共识的结果。

                 

  国内出色的党史专家高华教授(《红太阳是如何升起的》作者)评价有些文革研究者如崔之元研究出了"鞍钢经验"和文革的"正面价值",以及有人认为"反右、大跃进、文革的主流历史叙述是占据话语霸权的右翼知识分子杜撰出来的"时,说道:"但我相信,过往历史的物质和精神遗存是客观存在的,不管研究者用何种视角和态度叙述它们,基本的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高华教授说的是常识,可是问题是,无论是事实,还是常识,都没有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甚至研究者中成为必要条件。

                 

  前面的博客我稍微涉及了一下中日矛盾的两个主题:钓鱼岛和历史教科书,就发现,我最好收手,否则就单向中国读者介绍事实和常识方面,就会耗尽我的所有业余时间。我的资料很丰富,钓鱼岛方面的资料可以查到人民日报、联合报、纽约时报所有的历史报道,大陆台湾日本三方相关的论文,历史地图资料,甚至也刚刚从日本Amazon买了日本国内关于钓鱼岛归属对立两派观点的书:井上清《钓鱼诸岛(尖阁列岛)の史的解明》和江户雄介《尖阁诸岛どぅすゐ日本》。可是好算歹算,我的时间还是有限,甚至无法我把已经看的这么多资料整理出来告诉大家。

                 

  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是进入了"新闻人"状态,也就是放弃了任何价值的判断和预先的知识,完全当自己是一张白纸,所有的资料查到原文出处,无论是英文还是日文都不采用翻译稿。我觉得读者有理由信任我对资料的整理。中国大部分的论文和专著不可相信的就是,他们在资料引用上面不诚实,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完全是主题先行,编辑资料,为我所用。比如就我在论文库中查到的大陆学者写的关于钓鱼岛的文章,就没有人写道我发现的人民日报问题和地图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就是日本方面坚持的最主要的部分之一。相比之下,马英九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见解虽然也有漏洞,但他的学术至少是诚实的。钓鱼岛是骗不回来的。

                 

  至于历史教科书,那更让我泄气。君不见最新??部的通知,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要以纪念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为主,以敌后为主,多么奇怪的战争啊!正面战场、中华民国和最高统帅都消失了,这样的历史纪念还真不如扶桑版的历史教科书。扶桑玩弄的是历史观和数字、概念,我们玩弄的是基本事实和常识。还抗议什么?谁还相信你的鬼抗议?

                 

  一个新闻人要以努力还原事实真相为己任,我的博客也是这个想法,可是螳臂岂能挡车?在一个基本上所有的事实和常识都出了问题的国家,一个孤单的博客能改变了了什么?我一人之力购买和搜索的资料,如何能填满所有谎言造成的信任的空洞?

                 

  国家有图书馆。其实里面什么都有。但是必须是什么级别以上的研究者和干部才能看。这让我想起来了中央电视台内部的搞笑晚会和"大史记"系列。看到这些录像的朋友才知道原来央视内部对新闻管制的讽刺也是这么激烈。但是他们转脸面向大众的时候,都是一副新闻联播和央视论坛的脸。因为人人都有自由,但内部人更有自由。

                 

  我没有太多钱,但我这一两年,就已经买了近3万的台湾和大陆资料。我是在和巨大的欺骗做信息决斗。感谢互联网,感谢google,让这种决斗有了一些观战的朋友。我是彻底的外部人,我不会享受那种内部自由,因为那种自由是家奴的自由。

                 

  请大家和我一起为事实和常识而奋斗,所有的信息斗士都是我的终生朋友。

杜光:剖析“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by faydao

在质疑改革的声浪里,除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外,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命题,就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改革的反对派往往先把改革加上"私有化"、"新自由主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复辟资本主义"等等罪名,然后施放"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法宝,把改革送上"反社会主义"的审判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改革的推动者促进者也对这个命题情有独钟,把它当作护法天尊。《人民日报》6月5日发表的《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就高唱"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际上也是在宣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观念。
这就怪了。社会主义既是攻击改革之矛,又是掩护改革之盾。怎样诠释这个矛盾现象呢?

(一)

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一样,"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是一个似是而非、自欺欺人的伪命题。邓小平在世时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清楚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怎么会成为拯救中国的神物?
一百多年来,世界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除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斯大林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非洲的民族社会主义,等等。能够救中国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所有成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这样的社会形态:生产力高度发展,劳动者享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由无产者转变为有产者,由雇佣劳动者转变为自由劳动者,从而得以全面地自由地发展他们的个性,具有成为企业主人、国家主人、社会主人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素质;国家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公共机构,不再凌驾于社会之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社会有可能更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产品的利润--剩余价值,在扣除社会必要的开支以后,全部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三大差别、阶级和阶级斗争都将不复存在。这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文化自由的社会,一个富庶而文明的社会。它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肃清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上才得以确立。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资本主义内部产生更适合于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因素;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的日益文明,扫除封建专制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个变革和过渡的过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初现端倪,在中国则远未开始。在社会既不富庶、又不文明,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情况下,不经过长期持久的努力,不经过民主主义的充分发展,就谈不到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对于美好社会的理念,可以把它看作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但决不是现阶段就能拯救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法宝。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说的"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指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
五十多年的历史表明,中国走的是"以俄为师"的"社会主义道路"。被中国作为榜样效法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垄断生产资料所有权,政治上垄断国家权力,文化上垄断真理裁判权。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也是以"三垄断"为特征的。
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民主主义的国家。它的历史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在这个任务完成以前,远远谈不上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宗明义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是对新中国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明确肯定。但为时不久,1953年6月,毛泽东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宣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对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剥夺和垄断。在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里,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里,提出"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把建设社会主义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在那次会议上选举的国家领导机构,排除了担任国家副主席、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要职的非党人士,全部改由共产党员担任,实现了共产党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全面垄断。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宣布"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的胜利",同时还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我国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开始。"这就明确地否定了民主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存在意义;同时也表明,建国以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批判《武训传》、反胡风、批判《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共产党对文化思想的垄断和统制的不断强化。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更被称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和继之而来的人民公社化,标志着"三垄断"模式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可违抗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而苏联和我国的"三垄断"模式的社会主义,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同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它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情况下,便妄想消灭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的时候(更不要说成熟了),就试图建立社会主义。结果,不但不能解决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反却抑制了本应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专制极权的封建主义。因为,在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时候,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后建立起来的,绝对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而只能是前资本主义的封建专制的社会形态。这个发展前景是不可避免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幼弱的商品市场,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政治架构的封闭性,王权至上的意识形态,等等,这一切为前资本主义、即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形态的复辟,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条件。封建专制势力在革命后的复辟,曾经多次为中外历史所证实:十九世纪有法国的拿破仑和波拿巴,进入二十世纪后,国外有希特勒、斯大林,国内有袁世凯、蒋介石。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所出现的封建专制主义复辟,只不过是再一次地反映了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性罢了,不足为怪。
可见,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的封建专制主义。它的特色就是在原有的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了苏联的斯大林主义。这种"秦始皇加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吗?不!它不但没有救中国,相反地,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在那些"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日子里,社会停滞倒退,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死于非命,人们甚至被剥夺了逃荒要饭的自由。改革开放以来,"三垄断"的状况有所松动,建立了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垄断已经被突破,向国有企业垄断领域的进军也已开始。但是,在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却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对国家权力和真理裁判权的垄断,坚持一党专政,压制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哪里有一点社会主义的气息?在近一两年关于反思改革的大讨论中,反对派和改革派争着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一个以"违反社会主义原则"、"背离社会主义道路"为借口来攻击改革,一个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为改革辩护。但是他们都宣称只有这个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假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多么可笑!它不但扭曲了改革的民主主义性质,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侮辱,是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辛辣讽刺。

(二)

在当代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主义可以救中国。拯救中国,只能靠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现阶段,能够救中国的只有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只能是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早在1945年曾经正确地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毛泽东本人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扼杀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严重倒退--从民主主义社会倒退到前资本主义的专制主义极权社会,以致中国人民不能不再一次地面临反封建反专制反垄断的历史任务,并且不得不以和平改革的方式推进民主主义革命。安徽小岗村农民的包产到户,是突破垄断的第一声金鸡破晓,带有明显的反专制反奴役的民主主义性质。接着推行的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一步一步地撕破垄断的罗网:先是承认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接着又"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进而宣布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文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新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开展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的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如何推进这些领域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它领域的改革。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专门论述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6年,他又一再提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并且强调要把党政分开"放在第一位"。可惜的是,二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不但阻碍了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而且使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正常地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后果,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导致滥用政治权力的专制体制。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肃清政权机构的专制化极权化,已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强烈呼求。
作为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要义在于政治民主化,推行党政分开,还权于政,还政于民,逐步改变一党专政、党权高于一切的政治格局。目前最为急需而又较为切实可行的,一是加强权力制衡,赋予审计、环保、统计等部门以更高的权威。二是把政府的主要职能,从管理、镇压,转变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上来。三是切实保证司法独立,严格禁止党委对司法工作的干扰。四是强化监督机制,特别是尽快出台《新闻法》,扩大舆论监督的功能,疏通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五是从推行直接选举乡镇长开始,逐步做到县级行政首脑直选;从解除乡镇中共党委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开始,由下而上地实现党政分开。六是清理十多年来的冤假错案,惩治渎职腐败、压迫人民的官吏,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和谐的合理的良好环境。
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也应当本着民主主义的精神逐步推开。近两三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喧声颇为热闹,有关的文件、会议接二连三。但是这些改革的舆论和动作,往往只着眼于经营体制的变化,却没有针对当前文化事业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因此,改革的推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文化事业与市场经济接轨,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体制的落后面貌,因而既不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也不能满足民主主义对文化的要求。文化体制的症结在哪里?在于文化管理上的专制主义,在于对文化思想的全面垄断。所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清除专制体制上,废止舆论导向,开放报禁刊禁,实现真正的言论出版自由。这是民主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体制改革的民主主义取向,主要是建立有利于培育公民社会的制度构件。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是削弱国家的专制性,使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而要培育公民社会,最根本的办法,是实现宪法规定的结社、集会、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的自由。迄今为止的许多部门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是为了贯彻和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而是限制甚至剥夺公民的这些权利。如: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挂靠",经过批准;游行示威必须先申请,而申请必受刁难、拒绝;做礼拜必须进入"三自"教堂,家庭礼拜便是"非法集会";等等。根据这些规定,社会团体不但难以生长,而且已有的社会团体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几年来,行使宪法保证的自由权利的公民,往往会被加上这种那种罪名而受到干预甚至镇压;为捍卫公民权利而仗义执言的维权人士屡遭迫害,有的还因此而身陷囹圄。因此,要推进民主主义的社会体制改革,就必须革除这些为专制主义服务、限制或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法规和政策;提倡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取消党的组织对社会团体和社区自治机构进行领导的体制;从下而上地建立农会,使之有组织有领导地维护农民的权利;现有的工、青、妇、文等群众团体,应当逐步摆脱作为党政机关助手的附庸地位,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真正担负起维护公民权利的责任;在小学、中学、大学里开设公民课,从小培育公民意识;等等。完善的社会团体和健全的公民意识,是制衡国家机器、监督权力运行的强大力量,是公民社会的有力支柱,也是民主主义的重要元素。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日益市场化的经济基础同专制极权的上层建筑、即落后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矛盾。现有的专制体制,已经成为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举一个人所共知的事例:这个上层建筑无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居然一年就挥霍浪费掉九千亿人民币,用在无助于国计民生的出国、用车和大吃大喝上。而这些钱如果用来发展教育、卫生,扶助中小企业,就可以大大促进社会发展,加快改变我国社会的落后面貌。显然,我们的社会要进步,国家要繁荣,就必须解决这个矛盾--改革落后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相对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不能像"左派"所主张的那样,恢复国家垄断经济的专制体制。这也就是说,要实现上层建筑的民主主义变革,使它与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相适应,而不能从改革倒退为经济基础的专制化垄断化。坚持"秦始皇加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向专制主义倒退,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在我们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实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民主主义改革。
我在不久前撰写的一些文章里曾多次指出,改革是民主革命的继续,是民主主义同专制主义的对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张扬民主主义,使中国摆脱"三垄断",肃清封建专制主义,以保证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家的指导思想上始终陷溺于"秦始皇加斯大林"的假社会主义的泥坑,以致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之后,今天竟面临着进退失据、无所适从的窘况:抓不到老鼠,摸不着石头,只好乱抓乱摸。事实表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早就已经突破了斯大林主义--假社会主义,可是,在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上,却依然坚持着旧的传统。且不说它一直障碍着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即使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改革的能量也已经发挥殆尽。只有抛弃假社会主义的面具,跳出这个框框,承认改革的民主主义性质,高扬民主革命的旗帜,才能把改革安放在符合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轨道上。通过改革,通过民主主义的发展,逐步肃清"秦始皇加斯大林"的封建专制主义,实现多少年来的仁人志士们所向往的"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理由讨论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离开民主主义而侈谈社会主义,不是无知,就是欺骗。
2006年6月初稿,7月22日改定。

Technorati :

中国请听我说—— 一个爱国者的肺腑之言

by faydao

原文:http://blog.bcchinese.net/sltao/archive/2006/07/23/80610.aspx
中国请听我说 一个爱国者的肺腑之言

一、我要说话

我觉得我有必要为中国写点东西了。
虽然我一向标榜远离政治,对所谓的世界大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望。但最近的很多很多事情,还是让我觉得有某种东西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我厌恶评论,因为评论家大多只是坐而论道的好手,一旦起而行之,则捉襟见肘。
站着说话不腰疼,固然很惬意。我知道有一天我也许会因为我说的这些而打了自己的嘴巴。但我还是决定要说,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一个房子里的人要闷死了,你把他叫醒固然很残忍,但,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叫醒,又怎么没有可能把房子打一个洞来透气呢?
我知道,也许我也不能把这座房子建的更好,但希望我说的话,能够给别人一些启示或者思索,这些启示或者思索中,也许就有建房子的高手呢。
我今天要说的是,到底谁在抛弃中国?
这个问题看起来太大,几乎无从说起。我还是从细微处说起吧。昨天在网易商业报道上看到一个贴子,内容是这样的。
房改是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很好玩的一个贴子,却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改革的一个现实。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美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让我们生出很多美丽的遐想,好像我们真的再这样埋头苦干很多年,就一定能赶英超美,过上欧美人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看来,也许赶英超美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遐想,也许中国貌似强大的经济外表之下已经暗流涌动,也许歌舞升平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二、为什么要提拉美?

在我们的主流视野里从来都没有拉美,在我们的概念里,拉美这个名词不比非洲高等多少。我们是不屑于提拉美的,那里滋生着一切资本主义的毒瘤,贫富分化,社会动荡,政治独裁,经济畸形发展,拉美人在独立以后,瞎折腾了200多年,还是处于第三世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和拉美比?
拉美人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大概是在去年,我们在谈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走势时,第一次提到这个词,后拉美化。有人对当时世界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说中国汽车如果不能走自己独立发展的品牌之路,而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如同拉美的汽车市场一样,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在食物链底层,抢食一点点残羹冷炙。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他们并驾齐驱。而更重要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因为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到那个时候,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而我今天要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业,而是中国的整个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是发达的欧美,还是混乱的拉美?
郎咸平在华工演讲的时候,对大学生们说,"30年以后写信给你女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写,你在别国当保姆的日子还好吗?""如果信托制度一直缺乏,那么改革将会把我们带到菲律宾而不是美国。"台下的大学生莫名惊诧。
其实我觉得倒真没有什么可惊诧的。这个道理连我都能想明白,我们中国的那些精英阶层,喝过洋墨水,读过哈佛剑桥的,谁能不心知肚明呢?但是愿意把它讲出来,讲给我们懵懵懂懂的大众和青年学生的,估计只有郎咸平一个人了。
有些东西是得多用脚趾头想想。上帝给我们一个脑袋,不是为了让我们整天琢磨同事有没有比我多发多少工资或者邻居的老公为什么比我能挣钱的。记得在中学学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历史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我一直觉得那是狗屁,如果一对小兄弟一起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从今天开始,你归我管了,你挣的钱归我,做弟弟的能愿意?据说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美国的后院。不过这是结果,可不是原因了。之所以美国能把他们当后院,还不是因为几十年之后,当哥哥的已经比弟弟强大了好多,敢于对弟弟说,你挣的钱要是不给我,看我不揍你。
当然,我当时是想不明白的。我面对这样的答案,也不过就是在心里说句狗屁,除此之外,是断然提不出反对意见的。但现在,我敢说,也许真实的答案已经被我们发现,并且他正在困扰着我们的中国。
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一个简单例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四、亨利.福特的启示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从来都是一个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中国空有12亿人口,却居然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你说这不是咄咄怪事。你以为你是弹丸之国的日本哪?靠外向型经济就能养得膘满肠肥?12亿人口,谁能养活中国?除了你自己。也难怪现在全世界都在指着你,说你对人家倾销。

五、中国的问题

说到这儿,该说到我们中国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我们到底还有多大的持续增长能力。
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这里边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但关键就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是继续任贫富分化发展呢?还是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社会,创造纺锤形的社会结构。
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在走向一个反面,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今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新加坡的十大差距,具体的不说,因为小国毕竟比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好管理得多。但是,让我深思良久的还是新加坡的体制中所投出来的平等思想,那种对普罗大众的关怀。而我们,这种声音除了矫揉造作的官员作秀以外,我们看到了哪些实质性的东西?中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也很难说。我们只有所谓精英和庶民。当所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安身之所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积蓄的时候,当你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捐款,被那些国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顺的中饱私囊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段饭的开销的时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俭用,疯狂存钱?你指望银行里几万亿的存款能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费品市场能够持续火热?你指望有点闲钱的人能够去做更有用的投资而不是作为热钱去炒房?你指望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能够更快更合理流动?我们很穷,因为我们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们本来就不富裕,却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我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就是转不动,都是死钱。于是,少数人手里的钱只能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因为除了这个,他们也没什么可买的了。
有些人还跳出来粉饰太平,说什么奢侈中国。哪个大国的经济能靠几个奢侈品品牌带动起来,再说奢侈品跟你有啥关系啊?你瞎激动什么啊?你要是中国也有几个顶极奢侈品品牌的话,跟着起起哄也还可以。那不过是让法国、意大利多赚点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横遭劫掠,我们到哪儿找内需?我们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所以,全世界都说你倾销。是啊,12亿人,谁养活得了你啊?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教育收费,房价高企,股票圈钱,上帝啊,这是啥决策啊。哪个已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在当初这么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人民手里捞钱?
我们的精英阶层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们就想不明白?精英阶层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精英阶层有两个去向,一个被收买了,一个被扼杀了。
郎顾之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对内地的经济学家失望了。为什么整个内地的经济学家会败在一个叫郎咸平的香港人手里?只有一个问题--良知,不是大陆经济学家太笨了,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良知泯灭,除了为主子叫几声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于是我们的官僚、资本、还有知识界人士就结成了联盟,制定着进一步瓜分财富的计划。于是我们的普罗大众就失去了话语圈,就算惨叫几声,也不会被人听见。   
这是被收买的,还有被扼杀的,就是青年。
想起鲁迅先生所说,最有希望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但是,又是教育,教育,中国教育,被这些精英把持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掏光你的钱袋,另一方面让你接受填鸭式的知识,除了会背几个单词之外,几乎剥夺你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啊,这招真好,真是斩草除根了。郎咸平对大学生说:"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没有良心。""我们这一代是要早点被淘汰的,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才是未来。"唉,也许郎先生真的不太了解中国的内地,他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孱弱肩膀,也许根本就担不起这个担子。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该怎么办?保护你自己。这是每个人首先想到的答案,要么离开它,要么让自己变强大,因为别指望政府保护你。记得五年前我就说,中国在进入一个急剧分化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它分化完之前拼尽全力挤入上层而已。现在我依然说这话:变强大,只有变得强大,你才能保护你自己,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李骁:

立的是宏大的命题,发的是具体的牢骚,用的是初级的经济学知识,很多观点太过偏颇,并且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无需讳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改革所处的阶段,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漏洞,数年前就有人著文:改革是否会成功?

套用我们在管理中常用的一句话: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我们首先要问:中国20多年前进行的那场改革是正确的吗?我本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起码用改革初期的衡量标准来讲,相比以前而言国富民强了,这就是肯定的标准。随着改革深入,我们对改革评价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改革初期亟需解决的温饱问题,而目前则不是。

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目前还有80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这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人大多分布在偏远的落后的山区,目前大多只能靠政府的救济(我个人怀疑这种救济的落实程度)勉强度日。就连富庶的浙江省至今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

这就是目前中国社会呈现出来的一个极端的社会现象,一边是数量庞大的赤贫阶层,一边是穷尽奢侈的顶层富豪,而愿意拿出自己微小的财富用来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通常所说的贫富差距其实并不是指赤贫阶层和富豪阶层,而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他们更可悲,我同情的指向是这些人。因为当一个人得到了生命却连最基本的温饱也没有的时候,从文明的角度讲,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政府重视贫富差距考虑了稳定的因素,这其中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我认为下大力气解决不能温饱的人口,则更应该重视。

改革的第一阶段为何受到广泛的认同,那是因为它触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让广大的农民工人生活有了提高, 而目前改革的阶段需要满足和解决的问题日益多样化尖锐化,很多问题到了不动根本无法解决,动了根本可能就乱的地步。

纵观目前中国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腐败、贫富差距、失业、物价。但相对应的该怎么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牢骚。

物价问题:需要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来解决。

失业问题:需要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

贫富差距问题:需要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来解决。

腐败问题问题:需要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

对于文中所说:房改、教改、医改的问题,在痛心和谴责制度制定者弱智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这些制度建设中的偏差和错误的根源,仍然是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才能解决的。要政治体制改革解决的还包括知识分子最关心的民主人权问题,而这点又是谁都知道在中国目前恰是最困难的。

就比如说中国的富翁不喜欢做善事,很多人保括该文对富人的厌恶,但这却不单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观点就能够说清楚的,首先中国的富翁相当一部分没有很好的文化素质(而中国民众的组成结构和现状也是如此),即使有文化修养又没有人文修养(而这也是中国目前最缺乏的,即便是大学生中也是如此),再就是没有相应的制度配合,美国有6万多家慈善机构,而中国目前也不过6、7千家,美国做慈善和公益不但可获得名誉和尊敬,还可以获得税收豁免,美国有高额的遗产税,很多人做慈善不过是把该交的税转用来而已。

我毫不怀疑并且很敬佩写这篇文章的人的爱国热情,就拿爱国主义来讲,中国也未必就不缺乏。中国愤青的绝对数量很多,这是一种力量,但光是愤是不够的,还需要水平,对于民主人权腐败一类问题,只要不违法,怎么愤都是不过分的,但对于一些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力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需要多一份理智和知识。

附一段我在一个残疾乞丐的收入调研报告里写的一段文字:

1、乞丐也是人,他们也属于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同样重要。长期以来,政府和职能部门只采取赶、抓、藏低效的僵化的方式,企图掩盖这个问题存在的事实,要不就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国务院公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给从社会财富分配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和规范。

一般讲社会财富分配可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个人劳动所得和继承遗产所得;二是政府税收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富再分配;三是慈善及非盈利机构的援助。其中,第三个环节在调整社会财富分配、缓冲因贫富不均而引起的社会矛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考虑社会财富分配问题时,对于乞丐也要区别考虑,对于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乞丐,政府要做的是创造条件,使他们在第一次财富分配中,拥有机会。

而对于那些残疾的,甚至没有家人的残疾乞丐们,他们是社会真正的弱势群体,无论在初次分配环节,还是再次分配环节和多次分配环节,他们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上。

市场分配的原理告诉我们,初次分配中获得利益较少的群体,在再次分配的制度安排中应得到适当补偿,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但在社会实践中对于很多弱势群体而言不但是不利,实际上就是无利。这就要靠慈善及非赢利机构组成的第三次分配机制来帮助他们。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监督实施。虽然监督实施的责任主要应由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来承担,但是,工会、青年团、妇联、各类民间NGO以及大众传媒等也应有所作为,而不应袖手旁观。

2、以上谈的都是从政策,政府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次调研,最直接的告诉我们的是,为什么一名乞丐的收入状况还不错,往大了说是我们所提倡的精神文明促成的,往小处讲,是施舍者的爱心和同情心的作用,调研可以看得出,就是我们毫不在意的一角一元硬币,给了乞丐这个弱势群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美德,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说,这样的行为事实上也是为政府为社会分担的一种行为,是有价值的行为。

Technorati :

煮了一锅和谐社会

by faydao

煮了一锅和谐社会
2006-1-29 星期日


作者:五岳散人

大年三十的时候,老婆想出一个比较偷懒的方式过这个春节。其他安排就不说了,只说说这个大年夜怎么过。
一般来说,春节是个良好的串亲戚的时候,各种神头怪脸的亲戚都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处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最倒霉,上面有一堆各类叔叔大爷、阿姨姑姑,下面有一群各种侄子侄女之类的小家伙。看望上面的这些老家伙要带中老年专用奶粉,看见下面这些除了睡觉时间外,什么时候看都觉得讨厌的小家伙要带崭新的人民币--100以下是拿不出手的,所以我很感激目前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到今天还没出1000块一张的票子。
为了躲开这些即使看见他们的讣告都联想不起是自己亲戚的人,我们决定告诉大家,大年初一就出去旅游。其实就是找个借口而已。但这话也不能跟父母以及岳父母讲,否则他们也会不高兴。可是陪两家老人吃顿团圆饭总是应该尽的义务,而我们又说自己要在大年初一就离家出走,如何让他们都不太生气,就是个近于艺术的工作了。
于是,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就比谁都忙了。先去我父母家吃饭,吃他们精心准备的十二道菜的大餐,菜的数目正好是吃的人数的三倍。席间才知道,我妹妹他们两口子已经到了丹东。他们比我们跑的快。
吃完这顿,陪父母闲扯了一会儿,出发去岳父母家包饺子。小舅子去年新添了一位公子,崭新的人民币自然是少不了的,而给岳父母的东西中,中老年奶粉换成了无糖食品。
岳父母家里有两台电视,居然全是在放那个春节晚会。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应景文章,叫做《穿的越少就证明越进步》,狠狠夸了一下春节晚会上的着装,认为那些比较短的裙子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本来指望今年晚会能穿的更短点,但看来是愿望落空。联想到刚刚死了的某周刊,这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包饺子的时候看春节晚会基本就属于一种对于神经的摧残。这不是说春节晚会一点好节目没有,而是在有糟糕的要死的节目出现的时候,不太方便换台。老丈母娘眼睛发直的看任何一段可以载入《蠢事大全》的节目,也让你不好意思换台。顺便说一句,丈母娘是个好人,就是跟我们这样的人没什么共同语言而已。联想到她多年的插队以及样板戏观众的经历,这也不好苛求。
春节晚会在包饺子中进行,为了躲开这种折磨,只有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饺子上。结果发现今天的饺子馅有问题,全都是散开的,只能搓堆往饺子皮上码。一问才知道,因为小舅子目前在减肥,所以这馅是全素的。看见全素的馅就生气,只好不想饺子的问题而去看春晚。正好赶上那个伪民俗的《剪纸姑娘》,当时就起一身鸡皮疙瘩。伪民俗也没什么,但你不能把做剪纸的姑娘给弄成穿着对襟紧身小袄的小狐狸精吧?那媚眼甩的,估计下面观礼的老领导都成三角架了。
接着回去关注手里的饺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素馅的饺子难包还不说,对于里面掺上油炸的小面块提味的做法也不以为然。没肉吃就用这个,这不是糊弄老百姓嘛。郁闷完了又看电视,发现这时演的好象是一个怕媳妇的故事。让这种故事上春晚,我一直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是表现我们这里的优良传统?是争取国际女权组织对中国的青睐?是鼓励中国女排再次称霸世界?反正是没整明白。
饺子包完下锅,正好12点差几分。下楼去把买的鞭炮放完回来,正好赶上饺子上桌。不知道是心不在焉的缘故,还是这饺子皮或者馅有毛病,反正囫囵个的饺子不多。这么说吧,基本把新年饺子变成了一锅片儿汤。映着窗外太平盛世的烟火,我说了一句:片儿汤也不坏,咱这也算煮了一锅和谐社会。


Technorati :

雷峰塔的新生——鲁迅先生,你死得太早了/大学生产血量的解决方式

by faydao

雷峰塔的新生--鲁迅先生,你死得太早了
2004-1-8 星期四

在我的印象中,雷峰塔早就倒掉了,有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为证。所以,这次去杭州,本来是希望在斜阳影里,凭吊白娘子兼满足一下对法海的幸灾乐祸之情。
在车上,司机大哥指着不远处金光灿烂处道:那就是雷峰塔。这可着实吓了我一跳,那个在夕阳下异彩流光的东西,居然是我以为已经倒掉的雷峰塔?
下车买票进入,首先看到的居然是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自动滚梯,该滚梯直通塔的基座。然后,有电梯直通塔顶。如果不是老婆使劲踩了我一脚,我就以为自己是站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了。震惊之余,我甚至忘了到底这塔有几层,只记得最高层满壁是佛陀转生故事。
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此塔之绝妙所在,与这个相比,什么高大的滚梯、宽敞如酒店的大堂,全都是不值一提的花活。在玻璃围栏的中央,赫然用明亮但温馨的灯光照耀着一个大土堆,旁边的解说有云:此就是老雷峰塔的遗迹。现在的雷峰塔,就是在这个遗迹上重新修建的。
鲁迅先生,你真是死的太早。你好象在雷峰塔倒掉的时候颇为庆幸,似乎这个塔倒掉后,白娘子就从塔里出来了。殊不知后世的法海,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穷苦的高僧了,他现在修的塔足足可以困住100个白娘子,甚至可以给她们每人分配一个三室两厅。
说故事而不说故事的寓意,肯定有种便秘的感觉;说了寓意,肯定有朋友不高兴:你那点寓意谁不明白呀。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我也就只好让朋友不高兴了。
在这个塔里,我明白的道理是这样的:我们这里有长达5000年的文明,这个文明是有长久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使后人修建关押白娘子的监狱时,一定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并且保留原来的基础,作为修建新塔合理性的象征。不论原来的基础现在是否老朽不堪,我们也应该用温馨的聚光灯照耀它,使那个破砖烂瓦的黄土堆显现出金子一般的颜色。其实,谁都明白,把新塔修成五星级酒店不会有人来看,其核心价值就是那个土堆。于是,在收取高昂门票的时候,自然就理直气壮了。
其实,我还有一个隐约悟出的道理,是关于法海内心独白的东西。法海现在虽然还是那个维护人类血统纯洁的卫道士,但他与时俱进的了解到,单纯囚禁白娘子不会再被称为英雄。于是,他虽然壮志未改,但不得不给白娘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座新塔就是他努力的证明:看,我虽然不让你与许仙团聚,可是我改善了你的生活环境,我还是尽力了,现在你处于多好的状态呀。于是,白娘子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蛇虽然还是蛇,不免有了些猪的样子。
鲁迅先生,你死早了吧,法海的这招没有见识到,多可惜呀。


大学生产血量的解决方式
2006-1-27 星期五

报载,现在大学生求职除了要考虑能力外,产血量也非正式的纳入了考核的标准。不为别的,就是用人的单位以前是决定录用了再进行体检,现在是在求职的同时就要求体检。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自己去医院体检又不是那么信任,所以每次求职就要被用人单位弄到自己信任的医院去检查检查。也就是说,如果该学生要是能力出众而被很多家看上,他就要被很多次的弄进医院。
众所周知,体检总要抽血化验的,产血量要是不高的话,工作未必能找到,血就被抽的差不多了。原来总是说资本家是吸血鬼,现在这个词有了现实中的真正对应物。而这种荒唐事所直接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能力不是那么出众的学生很可能先找到工作。因为能力出众的基本都倒在了多次体检验血的路上。而且满胳膊针眼也实在不雅,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现在大学生在普遍的吸毒。
正经分析这事,就会得出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结论:我们社会目前信誉状态堪忧。用人单位不信任医院,也不信任学生,而这种信誉状态导致了大学生的处境几乎象个卖血为生的人士。但这个推理推到后来,就会发现大家谁都不信谁,但人还是要招到单位来。这种氛围下工作的人,恐怕将来还会把这种不信任传播下去。
但这可不是个解决问题的态度。随口批评社会的信用状况几乎是最容易的事,但这种批评对于把大学生抽成人干儿的体检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医院或者学生的信用问题,而是怎么设立一个信用机制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个道德批判,而是一个技术工作。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论证了政府信用现在基本都被用来给商品担保了,比如"内衣十大著名品牌"什么的,而政府信用与这些商品挂钩,实在是即不智、也不值的事情。但学生是这个社会的公民,而且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府信用要是给他们的健康进行一下担保,总是要比给商品做担保要强。
所以,每个城市应该由政府指定数个体检的机构,由政府信用与政府监管进行一次为体检的担保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体检结果规定一个有效期,只要在这个期限之内,用人单位就以此体检结果为标准。要是用人单位发现这种体检有水分,也可以告相应的机构,并进行索赔。
其实事情就这么简单,社会信用的最终承受者除了社会外,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所以政府应该在社会信用上进行担保,并且利用合适的规定引导这种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就是由政府担保,从而形成一种信用机制。这种机制不由政府这种握有最终裁量权的机构建立与承担,民间是无法自发形成的。
行文至此,想起了当年无偿献血的经历。献血当然也是要体检的,当年给我抽血化验的是个小护士,技术不那么过关。针头进去以后没有找对血管的位置,这丫头直接就用针头在我肉里找血管,向左一下、向右一下的找,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胖人的血管真是不好找。当时年轻,汗都下来了,楞是没吭一声。但那次无偿献血我最终没去。现在想想看,其实碰上这么个护士还是幸运,毕竟就是那么一回而已。但考虑到现在学生胳膊上将要承受的针头的次数,还真是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Technorati :

阳痿与感觉幸福能力的丧失

by faydao

阳痿与感觉幸福能力的丧失
2004-1-8 星期四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有两个警察被警察局分配去审验音像制品,其实就是审验色情音像制品。开始,两位都还挺高兴的。男人嘛,只要不是生理有问题,对这东西还是有好奇心的。同事们也表示祝贺,毕竟不用在外面辛苦值勤了。过段时间,两位就没那么高兴了,他们发现自己的小弟弟不太好使了。再过段日子,干脆完全罢工。
这故事在生理学上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这留给弗洛依德的传人去解决。我倒是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某种毛病的原因,这毛病就是对目前的幸福生活缺乏那种领导希望看到的感受。或者说,我感觉幸福的机能阳痿了。
我这个毛病最大的病因就是生活环境。作为社会人,不能不看报纸、电视吧。打开报纸、电视,形式一片大好,农民幸福的治富、工人幸福的上岗,学生们意气风发的上学、老板们精神抖擞搂着情人,我们的领导经常"指出"前进的方向,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幸福的我真是一塌糊涂。
每天24小时感受这么多的幸福,我承受幸福的机能可是承受不了了。终于有一天,这个机能不再发挥作用,这就与那两位不幸的警察有了相同之处。不同的是,这二位每天工作时间是固定的,下了班把DVD一关,呻吟叫床的声音也就消失了。我可没这么幸运,只要你还看报纸、电视,这种呻吟叫床的声音就总在响着。那两个警察还可以偷工减料,或者干脆在隔音的审片室睡觉,但只要你在某一时间打开电视,满屏幕都是让你幸福的事。最糟糕的是这时间基本是吃饭的点儿,不看都不成。
不过,这人不能昧着良心说话,领导上也知道这么灌输不好,所以也开始弄个《焦点访谈》什么的。同样,制作A片的公司也知道人和牲口不一样,基本还是要有些情节的。于是,现今的A片可不是上来就真枪实蛋交手,而是要交代一下床上两位上床之前干的调情勾当。同理,在表现幸福方面,也要增加一些对比度,以增强观众对幸福的感知,并从心里觉得庆幸:原来我是如此幸福。
我不知道这种增强幸福感觉的方式是否有效,反正有情节的A片比较受欢迎是事实。其实A片就是A片,就是有情节,那情节也是为最终目的服务,我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见到过相类似的场景。给我们幸福感觉的宣传也同样,不论怎样都是为了给我们精神上打手枪提供幻想的空间。
一位从A片女主角起家的色情影业公司老总被问到与丈夫的性生活时,是这么回答的:每天拍片都累死了,回家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那种传统的姿势。瞧,说实话了吧。

Technorati :

Powered by Zoundry